《新能源汽车试验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试验学
开课单位:bet体育365官网正规 课程编号:Z03160110
课程性质:必修
总 学 时:24 学 分:1.5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9年3月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车辆实验的内容、方法、使用的仪器及实验原理有较全面地了解,并能够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工程技术问题奠定科学技术基础。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制动性、操作稳定性、平顺性等基本性能的实验内容、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并掌握典型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支撑毕业要求4、5)
2、能够掌握动力蓄电池、电动机等典型零部件的实验内容、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支撑毕业要求4、5)
3、学会应用电动车电场和磁场测量,熟悉检测原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评判车辆环保特性(支撑毕业要求4、5)
三、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先修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课程,在教学中围绕汽车性能指标讲授其实验测试方法及理论,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2、该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四、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为汽车典型试验设施、动力性试验、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制动性实验、操作稳定性实验、动力蓄电池测试实验、电动机测试实验等。
以现代汽车实验技术为背景,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插入大量三维图片、示意图表、录相、动画等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试验基础(2学时)
1、了解汽车试验概述
2、了解汽车试验标准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试验设备与设施(4学时)
1、掌握典型试验设备(重点)
2、掌握典型试验设施(重点)
3、了解汽车实验场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环境保护特性测量(2学时)
1、掌握电动车电场和磁场测量(重点)
2、了解汽车噪声测量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基本性能试验(6学时)
1、掌握动力性试验(重点)
2、掌握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重点)
3、掌握制动性能试验(重点)
4、掌握操纵稳定性试验(重点)
5、了解行驶平顺性试验
第五章 汽车碰撞试验 (2学时)
1、了解碰撞试验假人技术
2、了解碰撞试验测量系统
3、掌握实车碰撞试验(重点)
第六章 纯电动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4学时)
1、掌握动力蓄电池试验(重点)
2、掌握电动机试验(重点)
3、了解悬架试验
五、实验
实验一、(1学时)
1.实验内容:电动机试验(1学时)
2.实验要求:(1)熟悉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原理;
(2)掌握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及其控制器测试方法;
(3)了解电动机试验实时数据采集和离线数据处理。
实验二、汽车平顺性测试(3学时)
1.实验内容:汽车脉冲输入平顺性实验;汽车随机输入平顺性实验;
2.实验要求:(1)了解汽车平顺性测量原理;
(2)掌握汽车脉冲输入及随机输入平顺性测试方法;
(3)了解平顺性测试数据处理。
六、学时分配
知识点及内容 |
讲授(学时) |
实验(学时) |
小结 |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试验基础 |
2 |
0 |
2 |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试验设备与设施 |
4 |
0 |
4 |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环境保护特性测量 |
2 |
1 |
3 |
第四章 纯电动汽车基本性能试验 |
6 |
3 |
9 |
第五章 汽车碰撞试验 |
2 |
|
2 |
第六章 纯电动汽车总成与零部件试验 |
4 |
0 |
4 |
合计(学时) |
20 |
4 |
24 |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途径和措施
1 考核目标
在考核学生学会新能源汽车实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考核方式为开卷测试和平时成绩,测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表现20%、实验10%。
3、评价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贡献率及支撑材料:
考察环节 |
课堂情况 |
实验 |
期末测试 |
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 |
0.20 |
0.10 |
0.70 |
支撑材料 |
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提问记录或随堂考试,结合出勤率等 |
作业评价标准,典型作业拍照,或电子版 |
试题评分标准,试题 |
八、主要参考书
1、瑞佩尔主编,《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ISBN 9787122324511,化学工业出版社。
2、杨志华编著,《汽车试验学》,ISBN 9787111540298,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吴华伟等主编,《电动汽车测试技术及传感器》,ISBN 9787305196454,南京大学出版社。
4、赵立军主编,《电动汽车测试与评价》,ISBN 9787301206034,北京大学出版社。
九、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专业毕业要求 |
成果关联度 |
指标点分解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4、研究 |
M |
指标点4-2能基于专业理论设计针对车辆运用的特定需求进行研究的可行实验方案或模拟仿真方案 |
√ |
√ |
√ |
4、研究 |
M |
指标点4-3能够选用模拟仿真方案或搭建实验装置安全开展实验并正确采集数据。 |
√ |
√ |
√ |
4、研究 |
M |
指标点4-4 能够分析实验或模拟仿真结果以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
√ |
√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M |
指标点5-1能够选择、使用或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 |
√ |
√ |
√ |
十、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各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所使用到的权重占比分配
课程目标 |
知识面比例Pi (本列总和为1) |
各环节评价比例分配
(每行总和为1) |
各环节在课程达成中的占比
(所有行列总和为1) |
课堂情况 |
实验 |
期末考试 |
课堂情况 |
实验 |
期末考试 |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制动性、操作稳定性、平顺性等基本性能的实验内容、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并掌握典型测试设备的工作原理;(支撑毕业要求4、5) |
0.7 |
0.2 |
0.1 |
0.7 |
0.14 |
0.07 |
0.49 |
2、能够掌握动力蓄电池、电动机等典型零部件的实验内容、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支撑毕业要求4、5) |
0.2 |
0.2 |
0 |
0.8 |
0.04 |
0 |
0.16 |
3、学会应用电动车电场和磁场测量,熟悉检测原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评判车辆环保特性(支撑毕业要求4、5) |
0.1 |
0.2 |
0.3 |
0.5 |
0.02 |
0.03 |
0.05 |
各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Mk) |
0.2 |
0.1 |
0.7 |
采用达成值计算法,辅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法。
达成值计算法结合上表权重分配,采用下表进行计算。大于0.60为达成。
单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下式:
总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下式:
以上公式中:
k表示不同的评价方式,i表示不同的课程目标。
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期末评价成绩平均分,均为百分制;
是第k种评价方式通过第i个课程目标反映在总的课程目标评分占比;
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对第i个课程目标百分占比;
表示第i个课程目标在课程总评价中的占比;
十一、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将用于后续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针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在本次授课总结中应由授课教师分析具体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后续任课教师应当针对以前的问题和建议,在授课计划中做好落实改进计划,并在授课计划中予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