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

开课单位:bet体育365官网正规                课程编号:B03020604

总 学 时:32                          分:2.0

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机械制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93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地位、作用

汽车底盘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选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整体结构,底盘各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汽车行业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中包括了从应用的角度学习汽车底盘构造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培养过程中,侧重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专业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后备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应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底盘构造等专业知识表达反应发动机构造工程问题,描述发动机结构、特性及技术性能。(支撑毕业要求2

2.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判断汽车底盘结构对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汽车底盘结构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4

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汽车底盘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简单设计选择底盘结构工程相关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支撑毕业要求6

4.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汽车底盘结构与原理的分析能力,获得有效结论并能解决实际具体问题。(支撑毕业要求7

三、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要求先修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原理的传授,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底盘系统结构拆装和认知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具备对典型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要求在 CAI 教室进行授课,教师应通过向学生展示大量结构实例及丰富的原理演示,使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四、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第一章 总论

1、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

2、了解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

3、掌握汽车总体构造

第二章 传动系概述

1、了解传动系的基本功用、组成及布置型式

2、掌握传动系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三章 离合器

1、了解离合器的功用、类型

2、掌握周布弹簧单片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3、了解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一般构造

4、了解离合器操纵机构

重点:离合器结构

难点:周布弹簧单片离合器结构

第四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

1、了解变速器与分动器的功用,变速器的类型

2、了解三轴式齿轮变速器构造

3、了解锁环式同步器工作原理与构造特点

4、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组成,对操纵机构的要求,操纵机构的构造特点

重点:三轴式齿轮变速器构造

难点:锁环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第五章 自动变速器

1、了解液力偶合器与液力变矩器

2、了解液力机械变速器

3、了解自动变速器齿轮机构

重点:自动变速器齿轮机构

难点:辛普森齿轮机构

第六章 万向传动装置

1、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2、掌握普通十字轴万向节的构造与工作特性,准等速万向节、等速万向节的类型、工作原理与构造特点

重点:等速万向节工作原理与构造

难点:球笼式万向节工作原理与构造

第七章 驱动桥

1、了解驱动桥的组成及类型

2、了解主减速器的功用及类型、构造特点

3、了解差速器的类型,行星齿轮式差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了解半轴支承型式,典型半轴构造实例

重点:行星齿轮式差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行星齿轮式差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第八章 行驶系与车架

1、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功用、类型,轮式行驶系组成

2、掌握车架功用与型式,一般构造

第九章 车桥与车轮

1、了解车桥的功用和分类、转向桥的构造、转向轮的定位、转向驱动桥的构造特点

车轮的类型及一般构造

2、了解轮胎的类型及规格,轮胎的尺寸标记,子午线轮胎的特点

重点:转向轮的定位

难点:转向轮的定位

第十章 悬架

1、了解悬架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用

2、掌握悬架的类型、弹性元件的类型、钢板弹簧的结构特点、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的一般构造

3、了解减振器的功用及类型,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4、了解钢板弹簧线非立悬架的组成及特点。独立悬架的类型、构造和结构特点。横向稳定器,多轴汽车平衡悬架

重点:悬架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悬架构造及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 转向系

1、了解汽车转向系的功用及组成,转向中心,转向半径汽车转向系传动比的基本概念

2、了解转向器的类型,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构造特点

3、了解转向传动机构的类型,转向主拉杆及横拉杆的一般构造。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分开式动力转向的一般构造

重点:循环球式的工作原理

难点: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 制动系

1、了解汽车制动系的功用与组成,工作原理与分类

2、了解鼓式制动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盘式制动器的一般构造

3、了解制动传动装置、控制装置的功用及分类

4、了解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布置形式

5、了解制动总泵与分泵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重点:制动器工作原理

难点:制动器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主要以PPT和板书为主,PPT中内容多样,分别有图片、图表、 受力分析图等等。板书教学主要是以推导公式为主。教学过程中穿插视频或者动画教学演示工作原理,形象生动。中间安排两个翻转课堂,学生总结主讲,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实验:

六、学时分配:

章节名称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小计

第一章总论

1

 

1

第二章传动系概述

1

 

1

第三章离合器

2

 

2

第四章变速器与分动器

2

 

2

第五章自动变速器

2

 

2

第六章万向传动装置 

2

 

2

第七章驱动桥

2

 

2

第八章行驶系与车架

2

 

2

第九章车桥与车轮

2

 

2

第十章悬架

2

 

2

第十一章转向系

2

 

2

第十二章制动系

2

 

2

 

 

 

 

合计

32

 

32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途径和措施

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最终成绩综合课堂提问、作业、期末考试等3个环节。

各环节成绩评定占比%

考察环节

课堂情况

专业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

10

10

80

支撑材料

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提问记录或随堂测试,结合出勤率

作业

试题评分标准,试卷

 

八、教材、补充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陈家瑞. 《汽车构造》(下册)(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九、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专业毕业要求

成果关联度

指标点分解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1、工程知识

H

1-2能够运用相关的机械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辨别车辆底盘结构、原理中出现的技术、工艺等工程问题。

#

#

#

#

2、问题分析

H

1-3了解车辆及其动力总成的构造、原理、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于车辆工程问题的分析中。

#

#

#

#

2-1能够根据所学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车辆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

#

#

#

4、研究

M

2-3能够正确表述一个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

#

#

#

#

6、工程与社会

M

4-2能基于专业理论设计针对车辆运用的特定需求进行研究的可行实验方案或模拟仿真方案

#

#

#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M

6-2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艺流程

 

 

#

#

注:

1、成果关联度分:LMH

2、需说明目标情况分解。

 

 


十、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各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所使用到的权重占比分配

课程目标

知识面比例Pi

(本列总和为1

各环节评价比例分配

(每行总和为1

各环节在课程达成中的占比

(所有行列总和为1

课堂

情况

作业

期末

考试

课堂

情况

作业

期末

考试

1.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应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底盘构造等专业知识表达反应发动机构造工程问题,描述发动机结构、特性及技术性能。(支撑毕业要求1246

0.3

0.25

0.1

0.65

0.075

0.03

0.195

2.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判断汽车底盘结构对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汽车底盘结构解决方案。(支撑毕业要求1246

0.2

0.15

0.35

0.5

0.03

0.07

0.1

3.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汽车底盘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简单设计选择底盘结构工程相关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支撑毕业要求12467

0.2

0.25

0.35

0.4

0.05

0.07

0.08

4.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汽车底盘结构与原理的分析能力,获得有效结论并能解决实际具体问题。(支撑毕业要求12467

0.3

0.2

0.4

0.4

0.06

0.12

0.12

各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Mk

0.215

0.29

0.495

 


采用达成值计算法,辅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法。

达成值计算法结合上表权重分配,采用下表进行计算。大于0.60为达成。

单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下式:

总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下式:

以上公式中:

k表示不同的评价方式,i表示不同的课程目标。

表示第k中评价方式期末评价成绩平均分,均为百分制;

是第k种评价方式通过第i个课程目标反应在总的课程目标评分占比;

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对第i个课程目标百分占比;

表示第i个课程目标在课程总评价中的占比。

十一、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将用于后续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

针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在本次授课总结中应由授课教师分析具体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后续任课教师应当针对以前的问题和建议,在授课计划中做好落实改进计划,并在授课计划中予以落实。

 

 

 

 

 

 

 

 

 

 

 

 

 

 

 

 

 

 

 

 

 

 

 

 

 

 



Baidu
sogou